提出人的需求的五个层次的马斯洛的幸福学

情感挽回网 2023-07-18 16:46:18



提出人的需求的五个层次的马斯洛的幸福学


亚伯拉罕·马斯洛(1908~1970)是享誉全球的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人格理论家和比较心理学家,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发起者和理论家。上大学期间,马斯洛师从著名心理学家哈洛攻读心理学,1934年获得博士学位。之后,一直从事心理学的教学和研究,曾任美国人格与社会心理学会主席和美国心理学会主席。《动机与人格》参见[美]马斯洛著,许金声等译:《动机与人格》,华夏出版社,1987。一书是马斯洛学说的奠基之作,正是在这部著作中,马斯洛提出了世人皆知的需要层次理论和自我实现理论,并比较集中地阐释了自己的幸福观,可概括如下:

一、幸福是需要的满足。

马斯洛说,基本需要必须得到满足,否则我们将要得病。基本需要的满足会导致各种各样的后果:产生有益的、良好的、健康的、自我实现的效应。任何真正的需要的满足都有助于个人的改进和健康发展。任何基本需要的满足,都是背离神经病的方向而向健康的方向迈进了一步。还说,患神经病的机体是一种缺乏某些满足的机体。在马斯洛看来,满足各种各样的需要,是人一切行为的动机,也是幸福的源泉,人的幸福都来自于需要的满足,如果没有需要的满足,人既不可能有生理健康的幸福,也不可能有精神健康的幸福。

二、需要是分层次的。

马斯洛认为,所有的需要都可以归结为五个层次,即基本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基本需要虽然是低级需要,但是优势需要,是满足其他需要的基础,也是推动人们行动的强大动力。安全需要是比生理需要较高一级的需要。当生理需要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后,安全需要就会凸显出来。当安全需要满足后,机体会被从担心、不安、焦虑、紧张的状态中解放出来,去寻求爱、归属、独立、尊重、自尊等。归属与爱的需要,是指个人渴望成为家庭或者社会共同体的一分子,是对友情、信任、爱情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可分为自尊、他尊和权力欲三类,包括自我尊重、自我评价以及尊重别人。尊重的需要很少能够得到完全的满足,但基本的满足就可产生推动力。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高等级的需要,满足这种需要能最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潜在能力,使自己趋于完美。马斯洛认为,人都潜藏着这五种不同层次的需要,但在不同的时期表现出来的各种需要的迫切程度是不同的。人的最迫切的需要才是激励人行动的主要原因和动力。在高层次的需要充分出现之前,低层次的需要必须得到适当的满足。每一层次的需要及其满足状况,不仅决定个体人格发展的境界,也决定一个人的幸福状况。

三、幸福在需要不断满足、不断升华的过程中体验。

马斯洛说:我所观察到的需要的满足只能产生暂短的幸福,这种幸福又会趋向于被另一种(希望是)更高级的不满所接替。人类想要得到永久幸福的希望看来是永远也实现不了的。当然,幸福的确降临过,是实实在在、可以看到的。人类似乎从来就没有长久地感到过心满意足--与此密切相关的是,人类容易对自己的幸福熟视无睹,忘记幸福或视它为理所当然,甚至不再认为它有价值。任何需要的满足所产生的最根本的后果是这个需要被平息,一个更高级需要的出现。

四、低级需要是优势需要,但高级需要的满足能够给人带来更大的幸福。

马斯洛在《动机与人格》第七章专门比较了高级需要与低级需要的差异。他认为,在各种需要都难以满足的情况下,越是低级的需要越强烈,越重要;在各种需要都有条件满足的情况下,越是高级的需要越具有更大的价值。他说,生活在高级需要的水平上,意味着更大的生物效能、更长的寿命、更少的疾病、更好的睡眠、更好的胃口等。高级需要的满足能引起更合意的主观效能,即更深刻的幸福感、宁静感以及内心生活的丰富感。追求和满足高级需要代表了一种普遍的健康趋势,一种脱离心理变态的趋势,具有有益于公众和社会的效果。需要的层次越高,爱的趋同范围就越广。此外,需要的层次越高,心理治疗就越容易,并且越有效。而在最低的需要层次上,心理治疗几乎没有任何效用。自我实现的人是各层次的需要都得到较充分满足的人,因而,自我实现的人是最幸福的人。

五、要想成为自我实现的人,就得具备多方面的优秀品质。

马斯洛通过对林肯和托马斯·杰弗逊两位历史人物的研究,通过对爱因斯坦、罗斯福、斯宾诺莎等同时代有卓越贡献的当代人的研究以及借鉴其他人的研究资料,总结出了自我实现的人所具备的共同品质,从而为人们走上自我实现的道路,争取更大的幸福指明了方向。这些共同的品质是:

(1)对确实存在的事物具有深刻的洞察力,对未来的预测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因为他们在感知世界时,较少地受愿望、欲望、焦虑、恐惧的影响或较少地受由性格决定的乐观或悲观倾向的影响,不会掺杂自己的主观愿望和成见,而是按照客观世界的本来面貌去反映。(2)对自我、他人和自然的接受。(3)在人际交往中,具有流露自己真实感情的倾向,他们不会装假或做作,他们的行为坦诚、自然。一般而言,他们都有足够的自信心和安全感,这就使得他们足以真实地表现自己。(4)以问题为中心,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5)具有超然独立的特性和离群独处的需要,为了在减少干扰的条件下更好地深思,以便去寻求更为合理地解决问题的方案。(6)具有自主性,由成长性动机所推进而不是由匮乏性动机推进,因而他们更多依赖自己而不是外部环境,能够抵制外部环境和文化的压力,独立自主地发挥思考的能力,自我引导和自我管理。(7)能够对周围现实保持奇特而经久不衰的欣赏力,充分地体验自然和人生中的一切美好东西。(8)能够经常地感受到一种视野无垠的令人狂喜、惊奇、敬畏以及失去时空感的神秘的高峰体验。(9)对人充满爱心。他们所关心的不仅局限于他们的朋友、亲属,而是扩及全人类。他们已经把自己从满足自身狭隘需求的牢笼中解放了出来。(10)具有深厚的友情,他们能够像关心自己一样,关心所爱者的成长与发展。(11)具备民主的精神,极少偏见,愿意向一切值得学习的人学习。(12)区分手段与目的,强调目的,手段必须从属于目的。(13)富于创造性,具有独创、发明和追求创新的特点。(14)富于哲理的、善意的幽默感,处事幽默、风趣,善于观察人世间的荒诞和不协调现象,并能够以一种诙谐、风趣的方式将其恰当地表现出来。(15)不落俗套,反对盲目遵从。上述自我实现的人所具备的这些优秀品质,实际上是马斯洛对什么样的人才是终身最幸福的人的生动而又具体的阐释。

以马斯洛为代表的动机理论学派,把幸福定义为需要的满足,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因为这个定义能够涵盖一切幸福的具体形态,更为深刻地揭示了幸福的本质,也能够解释人类生活的现实。残羹剩饭之所以相对于饥饿的乞丐是幸福,因为乞丐体内营养缺失了,他需要能够食用的东西;重逢对久别的恋人来说是幸福,因为他们太渴望在一起了,他们需要爱;名校的录取通知对于参加高考的学子是幸福,因为名校能够满足他们学到更多知识进而争取到更好前程的需要。我们所体验到的任何一种幸福都毫无例外的是某种需要满足的结果。马斯洛的伟大功绩还在于划分了需要的层次,从整体论的角度揭示了各需要层次之间的内在联系。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理论是一个非常有实用价值的理论,为人们指出了实现幸福目的的一些可靠的途径和方法。

但是,马斯洛虽然对需要进行了层次上的划分,但未能对需要进行性质上的区别,未能对人类需要产生的误区予以足够的重视,未能看到需要产生过程中的愚昧和偏见。大量的现实生活告诉我们,不是所有的需要都是真正的需要,不是满足任何需要都会给人们带来幸福的。人们所希望得到的东西有相当一部分是反自然的、虚浮的、不合理的。人们为那些并不需要的东西煞费苦心不仅是徒劳的,而且是非常有害的。人间的许多灾难和痛苦都是人们在对需要的认识和选择上的错误造成的。此外,人们需要的产生并不一定是一个由低级需要到高级需要依次升华的过程。除了产生于体内生理驱力的需要而外,人类大部分需要都产生于学习、模仿等各种外部诱因的刺激,是后天习得的。人的成长过程,类似于人类的进化过程。刚出生的婴儿的需要都产生于内部的生理驱力。但是,随着年龄增大,儿童会因各种外部诱因的刺激而产生越来越多的习得性需要。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外部刺激产生的需要的性质、种类、数量,对儿童后来需要结构的形成和人格的形成会产生重要影响。

大量的事实说明,低级需要的满足,并不一定必然地催生出高级需要。我们从现实生活的实际状况中,看不到随着富人的增多和社会富裕程度的提高而必然产生人们需要境界的提高和社会道德水准提高的趋势。相反,我们在富人们身上看到更多的是生活的腐化、精神的颓废和道德的堕落。富人家的孩子普遍没有穷人家的孩子学习更为刻苦。极端自私的人不论多么有钱,都不会因为财富的积累而自动地、必然地产生救苦救难的慈善心肠和捍卫正义的社会责任。例如,大大小小的“和”,他们的幸福观中积累财富是最终的目的。而品德高尚的人不论多么贫穷,他们都会把满足高级需要视为主要的幸福源泉。需要产生的习得性特点说明,人的需要的产生并不一定是按照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依次出现的,而往往与外源性刺激出现的时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尤其在人民逐渐富裕起来,温饱问题已经解决,威胁生命存在的极度饥饿很少见到的情况下,一个人需要结构的形成和需要层次的高低往往不是取决于较低层次的需要的满足状态,而是取决于遗传和所受到的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取决于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接受了一些什么样的观念,养成了一些什么样的行为习惯。
  • 本文地址:http://www.wanhuiwang.com.cn/wenda/996.html
相关文章